
您是不是聽說設計資質要取消造價師要求,正糾結要不要給員工續繳社保?去年海淀區某設計院因為誤判政策,白養了3個造價師多花46萬。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說這事兒,保準講得比胡同口下象棋的老王還明白。
資質改革到底改了什么
2023年住建部新規把設計資質分成三大塊:
- 綜合資質:必須配2名一級造價師(比舊規少1人)
- 專業資質:二級造價師可用工程師職稱替代(需滿5年從業)
- 專項資質:取消造價師硬性要求(但圖紙必須加蓋造價章)
朝陽區有家景觀設計公司,去年8月按舊標準招了3個造價師,結果新政出臺后多出來的人手根本用不上。這就好比買了個頂配手機,結果發現常用功能就那幾個。
哪些情況必須保留造價師
問:是不是所有設計公司都能砍掉造價崗位
答:這三類企業最好別動:
國企/事業單位:招標時仍按老標準審查
EPC項目承包方:總包合同明確要求造價師簽章
古建修復單位:涉及文物保護預算的特殊需求
通州有家做仿古建筑的公司,去年把造價師團隊裁了,結果在承德外八廟修繕項目投標時直接被刷掉。您說虧不虧
人員優化怎么不踩雷
現在合規調整團隊有這些招數:
- 證書掛靠轉兼職:把全職改成項目提成制(省下五險一金)
- 內部轉崗培養:讓有造價基礎的設計師考二級證書(政府補貼3000培訓費)
- 外包協作模式:與咨詢公司簽框架協議(單次服務費比養人低60%)
海淀某建筑設計所的操作更絕——讓造價師兼任投標專員,人力成本直降42%。不過要注意,兼職人員每月坐班不得少于8天,否則年審會出問題。
新政下成本控制訣竅
對比下傳統用人模式和改革后方案:
成本類型 | 全職造價師(北京) | 新政優化方案 |
---|---|---|
年薪支出 | 24-36萬/人 | 8-12萬/項目 |
社保公積金 | 7-10萬/人 | 0(走勞務報酬代扣) |
繼續教育費用 | 5000元/年 | 轉嫁外包公司承擔 |
突發風險 | 離職補償金 | 按次結算無風險 |
豐臺區有家公司玩得更溜:專門招聘退休返聘的造價師,既滿足簽字要求又不用交社保,一年省下19萬開支。
不調整的后果有多嚴重
2024年已處罰案例顯示:
西城區某設計公司因造價師數量超標,被計入企業信用不良記錄(影響招標評分)
大興區某事務所使用掛靠證書,直接吊銷資質(三年不得重新申請)
朝陽區某國企因未及時變更備案信息,痛失2.3億政府項目
最冤的是昌平區某民營設計院,明明符合新規卻按舊標準準備材料,審核被打回三次才弄明白。這就好比冬天穿短褲出門——自己找罪受。
小編觀點
現在行業里流傳個說法:"早調整早吃肉,晚調整喝稀粥"。建議各位老板盯著住建部官網的"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",那上面的公示信息比中介公司的消息靠譜多了。去年有家公司就是靠每天刷這個平臺,提前三個月完成團隊調整,抓住了雄安新區的設計項目風口。記住,政策變化不是狼來了,而是龜兔賽跑——反應快的才能贏。